集集攔河堰
位於集集鎮林尾里集集大橋下的攔河堰,屬於集集共同引水計劃主體工程,工程內容包括堰體、南北岸引道各一、魚梯一道。堰長約353公尺,共設18座排洪閘 門、4道排沙閘門及魚道一座。集集攔河堰擁有全國最大型攔河堰、東南亞最大沉沙池,加上附近原有的溪谷景觀,將是一個融合自然與科技的最佳觀光景點。
http://www.nthcc.gov.tw/leisure/01place/place-1detail-b.asp?sn=218
水  源: 濁水溪
位  置: 南投縣集集鎮濁水溪中游之林尾隘口
功能效益: 一、農業方面:
改善引水設施、穩定灌溉水源、有效分配水量、消弭分水糾紛。
二、工業方面: 供應雲林離島基礎工業區工業用水,促進產業升級與發展。
三、社會方面: 增加地下水補注、減抽地下水抽汲、減緩地盤下陷、維護國土。 增濁水溪防洪功能,減少生命財產損失。改善農業生產環境,促進地方產業發展,減少人口外流,均衡地方發展。
四、目前集集攔河堰供水標的,農業用水佔93%,工業用水佔5%,公共給水佔2%。
興建時間: 民國79年7月∼90年12月
興建機關: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











http://www.wracb.gov.tw/webs0401q.php?pge_no=17
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百年來陸上規模最大的地震,車籠埔斷層南段造成的地表的破裂面,南至竹山桶頭,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量分別達到9公尺和6公尺之多。

照鏡台地震公園位於台三線旁、沙東宮後方,範圍雖不大,但留下完整的地震斷層的活動遺蹟,成為地震活教材。長滿清苔的階梯因地層錯動,而移向牆壁;園內的照鏡亭,已用鋼筋加固,以銘記這場百年災難。
濁水明湖──集集攔河堰
從國道三號下竹山交流道,經竹山社寮往集集方向,遠遠望去即可看到攔河堰橫跨象鼻山及獅頭山之間,扼守在濁水溪的隘口,頗有一夫當關、萬夫莫敵的氣勢。

當車輛從長353公尺的壩體經過時,如果往濁水溪上游望去,即可看見遠山朦朧,猶如水墨山水一般。濁水溪由畫中流出,從淡淡的墨色流出後,奔流到集集攔河堰,帶著黑砂的濁水迴盪在攔河堰前,形成一泓墨黑色的湖泊。

往濁水溪下望去 排沙閘門、魚道、引水隧道、沉砂池歷歷在目。河水經由攔河堰截流之後,留下經年沖刷的河岸奇岩怪石,縱橫交錯,猶如河岸的皺紋,讓人深感造化之偉大。

濁水溪沖積平原廣大,為充份利用濁水溪的水源,因而出現集集築堰攔,以供應雲彰地區的農業用水、民生用水,此外更具有增加水量供應、減少地下水抽取、並提供六輕工業區用水等功能。
http://tw.epochtimes.com/bt/7/7/19/n1777299.htm
本館簡介
台灣水資源館──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(簡稱集管中心)位於集集攔河堰旁,隸屬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,為控制集集攔河堰操作之中樞,也是負責將濁水溪水源依據操作規定分配給下游兩岸農業用水、生活用水、工業用水等標的之調度單位。
     為了讓社會大眾對集集共同引水工程、濁水溪流域以及台灣水資源發展軌跡有更深入之了解,以及留下工期長達十年的跨世紀水資源開發工程完整紀錄,集集 欄河堰管理中心內部除有管理中心辦公室外,並設有集集共同引水館、濁水溪館、台灣水資源館、三樓平台等空間設施,以聲音、影像、文字、圖畫、多媒體、模型 等靜態及動態的展示方式,介紹集集共同引水工程、濁水溪流域開發及其所孕育之生態人文、水資源保育利用等,以提供一休憩休閒且具教育之場所。
台灣水資源館──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(簡稱集管中心)位於集集攔河堰旁,隸屬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,為控制集集攔河堰操作之中樞,也是負責將濁水溪水源依據操作規定分配給下游兩岸農業用水、生活用水、工業用水等標的之調度單位。 台灣水資源館──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(簡稱集管中心)位於集集攔河堰旁,隸屬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,為控制集集攔河堰操作之中樞,也是負責將濁水溪水源依據操作規定分配給下游兩岸農業用水、生活用水、工業用水等標的之調度單位。 

↑集集攔河堰1  http://www.wracb.gov.tw/webs0401q.php?pge_no=17



↑集集攔河堰2
 http://www.wracb.gov.tw/webs0401q.php?pge_no=17